日前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从六个方面33项措施聚焦助企纾困,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做出了具体部署。其力度大、含金量高,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发挥出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我国经济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但要看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定经济大盘正处于吃紧较劲的关键时刻。对此,须辩证理性对待。
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角度而言,下行压力的传导存在时滞,也叫“窗口期”,在此时间内,经济增长的惯性会自然对冲掉一部分压力,并针对经济系统面临的风险发出各类信号。抓住“窗口期”,及时出手调节是确保经济系统稳定性的首要选择。此次出台一揽子举措,出手准、快、稳,涉及财税、货币、交通、物流方方面面,目的就是及时畅通供给需求循环,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以政策之力对冲我国经济下行压力。
从市场主体角度而言,企业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亟需支持。政策帮一下、扶一把,企业就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无论是社保缓缴,还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目的是让企业“留得青山在”。比如,《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无异于给市场吃了“定心丸”。
从稳增长的角度而言,政策需统筹当前和长远。一方面应通过政策推动,引导各类资源向最需要、最急迫的领域汇聚,解决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留足空间。通知提出,在前期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领域基础上,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这些举措,对于短期形成有效供给、支撑中长期消费需求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拓展了经济纵深,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韧性。
如何进一步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落细中挖掘经济增长潜力,走稳“最后一公里”,让各类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最终效果。因此,应多措并举,稳妥施策。
首先,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指引,让市场主体迅速享受到该享受的政策。推动政策集成化、具体化,提升享受政策的便利化程度和水平。按照“政策集成、细则落地、享办联动、惠企服务”的原则,确保企业对各类奖补政策应知尽知、应报尽报、应享尽享。
其次,要注重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推动政策落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各地整合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对于国家、省、市各级各部门发布的惠企惠民政策进行全盘汇聚、深度分析、精准匹配、实时推送,实现政策“一站式、无障碍”直通企业和个人,不断提升政策匹配精准化程度。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政企沟通机制,实时掌握企业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鼓励协会、商会为主体,定期开展会员企业走访专题调研,畅通行业协会、商会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适时开展政策执行效果第三方评估工作,及时完善优化相关政策措施。
最后,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重点产业产供销的日常监测和调度。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破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难题,推动尽快形成政策红利。同时,要强化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稳增长合力。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