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深刻梳理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强调了建设“好房子”对于百姓安居的重要作用;“以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则为建筑业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路径。
为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建筑业同仁应围绕建设“好房子”、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中心,以政策为指引,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智能建造生态,激发产业发展动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建设“好房子”的基石——政策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
过去,人们对建筑业的印象往往是“脏、乱、差”,但如今,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在工地上已是司空见惯。这一变化,本质上源于建筑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主要原因则是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高度关注、大力推动。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筑业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作出规划、指引。随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装配式建筑进入发展快车道。
站在2023年,回望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建筑业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彻底转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肇始于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指导意见》是“发令枪”,6年多时间倏忽而过,“子弹”飞到现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建设“高品质建筑产品”,本质是对建筑业持续转型升级、发挥支柱产业作用的呼唤和期待,其落脚点必然是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建设“好房子”的保障——产业发展逐渐成熟
今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实际上,自《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国家主导的建筑业“自上而下”全面深化改革,接连发布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以装配式建筑带动产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不断擦亮“中国建造”品牌。
首先,在节能减排、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以装配式建筑应用为基础的技术迭代发展迅速,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其次,一系列强制性、鼓励性政策出台,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逐年提高、面积起步线逐步趋严,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最后,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产业基地遍地开花,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出现,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数字化生产体系逐步建立,装配式建筑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24.5%;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9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7.7%;2021年,全国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产能达到2.4亿立方米,较上年提升16.5%,产能利用率为5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发展迅速。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开放拓展应用场景等重点任务。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征集遴选北京市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智能建造实现从“快步走”到“加速跑”的转变。
从手拿肩扛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到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建筑工业化,再到以“机器代人”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建造,建筑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前景不断拓展。
建设“好房子”的关键——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
随着百姓对“好房子”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快速发展背景下,近年来,一大批坚持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坚持创新驱动、能“守住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的初心”的企业脱颖而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筑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一筑工成立于《指导意见》印发的2016年。依托三一集团“全球建机三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三一筑工开发出装配整体叠合结构体系(以下简称“SPCS”),以“把建筑工业化”为使命,定位于“为智能建造赋能-SPCSinside”。SPCS系统解决方案,以“空腔搭接+等效异构+工模技术+面内作业”为技术路线,做到了“墙柱梁板全预制、地上地下全装配”,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成本低;筑享云建造,绿色低碳好快省”。SPCS赋能传统建筑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建筑最好最安全,施工最快最便捷,成本最低最透明”。
SPCS聚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力打造“2531”硬科技(即2类标准、5类装备、3类软件和1个筑享云平台),实现项目EPC(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数字驱动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孪生交付,成功解决了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质量通病与成本造价高的两大痛点,助力实现“从建筑到产品、从施工到制造、从离线到在线”的智能建造方式。
“我们用制造业思维赋能建筑工业化发展。”三一筑工品牌负责人表示,三一筑工借鉴制造业经验,把建筑当产品、把施工当制造,开发SPCS,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改变。
三一筑工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SPCS结构技术体系,相继发布《装配整体式钢筋焊接网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579-2019、《装配式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CECS832-2021、《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CECS1180-2022,构建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的完美闭环,为该体系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一筑工联合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PKPM+SPCS装配式智能深化设计软件,解决了设计效率低、设计质量差、数据应用难的问题,实现了预制构件从智能设计到数据驱动自动化生产,智能建造快速发展再添“利器”。
为解决上下游“接口”不匹配、“语言”不兼容的问题,三一筑工提供装配式建筑成套智能装备、由数据智能驱动的数字工厂,立足行业中间环节,打通设计和生产数据流,并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将上游数据向下移交到施工环节,做到全过程追踪。智能化装备生产构件,可实现用工人数下降40%、用时缩短40%、产能提升100%。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距受限难题,三一筑工自主研发预制墙板运输车,实现自动装卸,无需吊装设备,单次装卸5分钟即可完成。相较传统的构件运输车,该车运输容量可以提高30%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基于一墙一板、不出筋的空腔构件,采用工模技术,模具安拆便捷、省人提效,结构成型效果好,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面内作业”施工工法真正实现了施工免外脚手架,不仅节省了搭拆外架的工序和成本,更是在根本上杜绝了借助外架施工带来的高空坠落事故。整体施工效率高,可实现标准层施工3~5天/层。
在今年元旦最新上线的“筑享云平台”,生态玩家不仅可以实现建筑项目从策划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还可以在平台提出需求,也可以提供服务,在平台上实现交易。三一筑工作为运营方,通过整合三一集团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资源供“玩家”分享、为“玩家”赋能。目前,该体系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落地应用面积近千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